CBA联赛迎变革!篮协移交商务权和办赛权,新赛季值得期待
- 更新时间:
- 2025年10月09日 12:39
篮协将商务权和办赛权移交给CBA公司。
CBA联赛,终于有了变革的大动作。
6月30日,北京时刻,CBA机构在首钢体育大厦举办会议,公布了往后五年的赛事规划与新的商业构想,CBA联赛终于实现了期待已久的重大调整。
赛事周期有所延长,参与季后赛的队伍数量有所扩充,关于外籍球员的规则有所调整,联赛为国家队安排了专门的停赛时段,这些变化,都使得公众对于三个月后CBA新赛季的到来抱有更加强烈的憧憬。
姚明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变革,他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个时刻的到来,付出了众多人的辛勤努力。
季后赛球队数量扩充到12支
对于这次未来五年的CBA改革,最重要的无疑是以下几点——
常规赛的场次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有所调整。2017-2018赛季的常规赛场次维持在38场,后来两个赛季增加到46场,再之后两个赛季增加到56场;而比赛的激烈程度方面,将从现在的每两周进行五场比赛,逐步调整为每周进行三场比赛,最后调整到每三周进行八场比赛。
常规赛的规则有所调整。2017-2018赛季依旧实施主客场对阵模式,即双循环赛制。从下个赛季起,连续四个赛季会依据前一年各队的名次,将所有队伍划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球队进行四轮交手,小组与小组之间则采取两回合的对抗方式。
季后赛参赛队伍有所扩充,2017至2018赛季由八支升级为十支,随后的四年时间里进一步增至十二支;赛事规则也同步调整,半决赛阶段全面实施七战四胜的淘汰方式
外援政策规定每队有两名外援,每场比赛最多使用四节,每节可替换六人次,其中最后一节仅允许一人次上场,亚洲外援不在此限;2017至2018赛季时,常规赛战绩排名倒数第十七至第二十位的球队有权引进亚洲外援,但随后的四个赛季,这一资格调整至排名倒数第十九至第二十位的球队。
CBA当前确实需要增加常规赛的场次,因为联赛的竞争水平在不断提升,被称作“亚洲第一篮球联赛”的CBA需要获得更大的关注,与NBA常规赛的82场相比,CBA的38场比赛数量明显偏少,赛季中比赛时间过短而休赛时间过长,这种情况一直受到球迷的批评。
姚明力推这次改革。
CBA联赛在规则上不断调整,从38轮到46轮再到56轮,这反映出其追求变革的倾向,实际上更像是向NBA模式看齐——比如常规赛赛制从单一循环转变为分组,包含四循环和双循环,与NBA的分区制度有相似之处。此外,季后赛参赛队伍数量增多,赛季时间拉长,以及比赛场数从五场升级到七场,这些变化都彰显出CBA联赛致力于提升自身规模和影响力的决心。
针对这一系列调整,CBA公司竞赛主管张雄谈到,在股东大会支持之下,期望借助赛事格局的更新,能够提升联赛的生机与更优的竞技水平。
根据CBA公司所公布的《2017-2022赛季CBA竞赛方案》可知,未来五年时间里,CBA联赛的参赛队伍数量将维持在20支。至少现阶段来看,CBA联赛并没有考虑增加队伍规模。张雄也明确指出,就扩军一事而言,CBA公司临时董事会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预计在五年之内,CBA联赛不会出现队伍数量增加的情况,依然保持20支队伍的构成。
扩军的具体形式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NBL的参赛资格争夺,也可能是参照NBA的联盟扩张模式,这两种路径都有可能,但尚未确定。究竟何时开始扩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至于采用何种途径进行扩军,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揭晓。
设窗口期会为国家队让步
值得留意的是,这份竞赛计划里还存在一个突出之处,CBA联赛将安排世界杯与洲际比赛的特定时段,在这些时段里,联赛会暂停进行,以便国家队参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联赛暂停阶段。
这个情况回应了此前男篮世界杯预选赛日程表公布后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在2017至2018年那个赛季,国家队需要参与世界杯预选,因此总共会有四次比赛空档期,其中头两个时间段(2017年11月20日至28日,2018年2月19日至27日)都安排在联赛进行期间。对于这个情况,CBA组织方提出了应对办法:暂停比赛。
暂停比赛也表明,CBA联赛将最大限度让位给国家队,赛事的暂停能让更多国家队队员从容备战国家队赛事,未入选国家队的球员也能得到难得的休整时机。
在为国家队赛事让行之时,CBA机构亦处理了联赛另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外援事项,这亦可是服务于国家队的“星途工程”。
本土联赛涌现出郭艾伦、丁彦雨航等优秀球员,赛事管理者开始重视增加本土选手的赛场表现时段,然而外籍选手的参赛规则无疑会对联赛长远进步及本土选手的锻炼产生阻碍。
此次变革里,第四节外援一名和更新的亚外规则都属于调整范畴,并且是变革的组成环节球迷网,同时,伴随改革持续深化,外援掌控比赛的局面会逐渐减少,众多本土球员将获得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这种变化实际上在为国家队伍输送新的后备人才。
姚明在现场。
篮协放权俱乐部利益更大化
CBA公司董事长李金生明确指出,CBA联赛正迈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程。此次进程的核心,并不仅仅是竞赛权的转移,更显著地体现在联赛商业推广活动的拓展上。
4月末,CBA公司主要持股方中国篮协,将持有的30%股份以858万人民币的价位卖给了CBA的二十支俱乐部,CBA各俱乐部在公司的股份比例,从建企时的3.5%提升到了现在的5%。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这被看作是篮协进行自我革新的一项举措。
李金生对此说明,先前30%股份的离场,确实标志着一个根本性的转折。此举彻底让企业回归社会,改革也显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一转变意义深远。
根据CBA公司商务主管蒋健的见解,伴随该企业后续方案的出台,此类商业层面的调整尚无终止迹象,相关机构将收获显著好处:机构的商业资产,也将出现正面进展,实现可观增值。本联赛素来推行整体管控,再行细分领域。联赛与各机构能够实施个性化运作。”不过,俱乐部所获得的新权益具体有哪些,蒋健并没有细说。
当然,CBA联赛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这种差异化经营现在正面临一个极为有利的局面,根据篮协的数据,2016年CCTV5的篮球节目收视排名前15位中,CBA联赛占据了其中的11个位置,并且曾经位列榜首;在上一个赛季,CBA联赛共进行了23周的比赛,期间有13周获得了CCTV5的周收视冠军。
CBA联赛对品牌赞助商的价值不容忽视。2016-2017赛季,所有赞助品牌的总曝光时间达到25395小时,比前一年多了5585小时,增长率高达28.2%。
这也让蒋健对即将到来的新赛季联赛的赞助事宜感到乐观,因为只有三个月时间就要开始了。他透露CBA公司目前没有具体的赞助协议,但CBA联赛本身是有合作机会的。许多上赛季的合作伙伴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向,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延续。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找新的赞助商。